Fashion/4:醫師袍

醫師袍這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的、普通的不能 再普通的「工作服」,

似乎一直都沒能得到足夠的關注。

追溯到100多年前的19世紀中期,那時候的醫院完全是灰色和黑色的世界,

由於醫師袍本來的作用為防塵,因此當時的醫師袍設計成灰色,

為的就是能夠掩飾髒汙,讓處理傷口產生的污漬在衣服上不會太明顯,

當時醫師袍從新到舊幾乎都不會消毒,醫院裡每年都有大批病人因為細菌感染而死亡,

不過醫師們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嚴重的問題。

直到法國微生物學家師Joseph Lister發表論文提出缺乏消毒是術後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,

並開始宣傳外科消毒法,包括醫生應該身著白袍,手術器需要經過高溫處理,

傷口需要在消毒後纏繃帶等,使術後的死亡率從45%降到 15%,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。

而醫師也是從此開始使用白袍作為工作的服裝。

因為白色衣是最容易弄髒的顏色,可以及時發現衣服的汙染,

及時清洗消毒,藉以減少醫生把細菌傳染給病人的機會,

還有不穿無袖和領口寬的上衣,是為了防塵,

袍子會設計成寬鬆是因為這樣才不會弄髒衣服。

而進入手術室,會換成手術衣,通常是綠色或是藍色,

因為一直盯著紅色鮮血,會讓大腦產生疲勞,對紅色視覺產生模糊,

導致判斷力下降,因此,綠色和藍色是紅色的對比色,

可以讓大腦放鬆下來,重新獲得辨識力。

因此是為了避免視覺疲勞。

留言